在充滿挑戰的全球局勢下,中國太陽能公司擁抱美國擴張
在充滿挑戰的全球局勢下,中國太陽能公司擁抱美國擴張

在充滿挑戰的全球局勢下,中國太陽能公司擁抱美國擴張

在充滿挑戰的全球局勢下,中國太陽能公司擁抱美國擴張

在新的全球化時代,全球經濟連結不斷加強,中美關係卻走向相反的方向。 美國繼續收緊對中國企業的管控,實施更嚴格的限制和製裁。 面對這種情況,中國光電企業開始掀起新一輪赴美建廠浪潮,體認到美國市場無可否認的重要性。

今年上半年,天合光能、晶澳太陽能、隆基綠能、阿特斯陽光電力、TCL中環、厚能光電等六家中國光伏企業宣布計劃在美國設立生產基地。 加上已經在美國設有工廠的晶科能源和賽拉弗,在美國擁有製造業的中國光電企業總數已達16家。 預計產能合計將超過2.0GW,標誌著中國光伏產業全球化第二階段「光伏全球化XNUMX」的開始。

自2023年以來,中國光電企業赴美建廠趨勢愈演愈烈,預計總產能超過18GW。 以下是一些關鍵進展:

  • 2023年60月,晶澳太陽能宣布投資2萬美元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租賃土地,興建1.244GW光電模組工廠。 一個月內,投資增加至XNUMX億美元。
  • 今年5月,隆基綠能科技宣布與美國清潔能源開發商Invenergy成立合資公司,在俄亥俄州興建XNUMXGW光伏組件製造廠。
  • 今年2017月,81.37年在美國建廠的晶科能源宣布追加投資1萬美元,將位於佛羅裡達州傑克遜維爾的生產線擴大至XNUMX吉瓦太陽能組件產能。
  • 今年33月,Hounen Photoelectricity透露將投資1萬美元在南卡羅來納州建造XNUMX吉瓦的太陽能電池計畫。
  • 250月,阿特斯陽光電力宣布投資超過5億美元,在德州梅斯基特建立XNUMX吉瓦組件生產基地。
  • 11月200日,領先的光電模組製造商天合光能緊跟在後,宣布投資5億美元在德州威爾默興建太陽能光電模組工廠。 該廠預計年產能約2024吉瓦,預計1,500年投產,使用從美國和歐洲採購的多晶矽,為當地提供XNUMX個就業機會。

從經濟角度來看,中國在整個光伏供應鏈上具有顯著的成本優勢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其成本比印度低10%,比美國低20%,比歐洲低35%,促進了中國光電產業的快速崛起。

考慮到這些成本優勢,人們可能會想,為什麼儘管美國製造缺乏成本競爭力,主流製造商卻如此渴望進入美國市場。 持續不斷的中美貿易摩擦是中國光電企業赴美建廠的首要動力。

早在2011年XNUMX月,美國商務部就對原產於中國的光伏電池和組件發起「雙反」調查,導致中國光伏產品在美國銷量大幅下降。 這種「雙反」的陰影導致一些中國光伏企業破產,並導致包括英利在內的其他光伏企業遭受嚴重損失。

2014年,美國針對2011年調查中未涵蓋的光伏電池和組件發起第二次「雙反」調查,進一步衝擊了中國光伏產業。 這場貿易爭端持續了十年,為中國光電產業帶來了種種困境。 為了避免歐美的反傾銷措施,一些中國光電企業選擇在東南亞建廠。 根據美國官方統計,近年來美國安裝的光電模組近四分之三來自東南亞。

東南亞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相對成熟的製造業基礎設施。 正如一位熟悉東南亞市場的投資人士指出,「涉及新能源全產業鏈的大型企業在東南亞都有佈局。 這裡的產業鏈相對成熟,涵蓋採礦、電池製造、模組生產,甚至電池回收。”

如今,隨著美國反規避調查的生效,東南亞選項也被關閉。 18月2012日,美國公佈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終裁,認定XNUMX家在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開展業務的中國光伏電池和組件企業避免對中國製造徵收關稅自XNUMX年起,這五家比亞迪香港、阿特斯陽光電力、天合光能和隆基綠能控股的公司將再次面臨懲罰性關稅。

由於正常貿易管道受阻,中國光電企業別無選擇,只能在美國建立生產設施以規避關稅壁壘。 對於這些公司來說,這是一個理性的選擇,儘管它面臨挑戰。

除了避免貿易爭端之外,美國市場也為中國光電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價值。 首先,美國光電產品需求龐大,但國內產能嚴重不足。 美國是全球第二大單一光電市場,成長速度快,利潤空間充裕。 2022 年,美國新增光伏發電容量超過 20 吉瓦,計畫在 63 年底達到 2024 吉瓦——未來兩年安裝量將成長近 80%。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美國國內組件產能不足7GW。

美國的組件成本比國際市場高出約0.1美元/W。 就獲利能力而言,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報道,預計到26年底,美國國內組件製造的利潤率將達到「32%-2023%」。 對於中國整合式光伏組件製造商來說,這比個位數的利潤率更具吸引力。 高獲利能力得益於美國政府對國內光電產業的大力支持。

此外,美國也推出了針對國內製造業的全面補貼計劃,有利於外國企業在美設廠。 從川普到拜登,美國一貫支持製造業“回流”,特別是新能源製造業。 儘管美國對中國光電產品加徵關稅以保護其國內製造業,但仍歡迎中國光電企業和其他外國實體在美國設廠。

2022年369月,拜登總統宣布了《再生能源採用激勵法案》(IRA),該法案撥款約30億美元支持美國清潔能源的發展。 這些激勵措施包括對設施和設備投資提供 3% 的投資稅收抵免,與投資稅收抵免 (ITC) 的時間表相符。 此外,也根據價格標準向企業提供補貼,例如矽材料12美元/公斤、矽片0.04美元/平方公尺、太陽能電池0.07美元/瓦、組件5美元/瓦。 IRA法案的有效期為十年,對外國公司極具吸引力,為初始投資成本提供明顯的支持。 有業內人士估計,目前補助占美國組件售價的一半。 基於這些激勵措施,一座250吉瓦的組件工廠可以在兩年內透過稅收抵免收回XNUMX億美元的投資成本。

在高關稅與補貼政策的豐厚回報之間取得平衡,中國光電企業已開始採取戰略舉措,在美國建立製造設施,以維持其在該國的市場份額。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將不會被發表。 必填字段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