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韌性的中國汽車企業克服供應鏈挑戰
具有韌性的中國汽車企業克服供應鏈挑戰

具有韌性的中國汽車企業克服供應鏈挑戰

具有韌性的中國汽車企業克服供應鏈挑戰

在汽車產業的轉型中,德國汽車自動化巨頭面臨破產,而中國的韌性和適應性企業在挑戰中蓬勃發展,展現出戰略優勢和冗餘產能。

近日,德國一家汽車自動化製造商突然宣布破產,引起業界轟動。 該公司一直是燃油動力汽車變速箱和轉向系統自動化裝配線生產的主要參與者,成為這些領域全球最大的供應商之一,在歐洲和美洲擁有重要的市場份額。 不過,隨著電動車轉型的到來,該公司也進軍新能源領域,到2022年,近三分之一的收入來自電池和馬達生產線的銷售。 該公司已累積了大量新訂單,其中超過50%與新能源業務相關,似乎已為向電動車的關鍵轉型做好了充分準備。

不過,我們的調查顯示,該公司的破產並非突發事件。 早在2018-2019年,汽車廠商就開始要求嚴格的付款條件,從傳統的四階段付款比例3/3/3/1轉向3/0/6/1,甚至採用0/0等極端條件/9 /1。 這些變化給公司的營運資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隨後,19年的COVID-2020大流行進一步加劇了公司的困境。 雖然客戶同意推遲付款和罰款,但付款條件的改變導致現金流困難,特別是在全球晶片和控制器短缺的情況下。 採購成本的增加使得該公司難以按時交付訂單,客戶對其信譽產生了懷疑。

此外,由於中國供應商對新能源訂單的競標競爭激烈,公司不得不迅速承接大量新能源項目。 然而,由於缺乏該領域的經驗和專業知識,該公司不得不外包工程團隊來滿足客戶的需求,這進一步增加了成本和難度。

2021年,全球供應鏈面臨嚴重中斷,尤其是晶片和控制器領域,為公司帶來致命打擊。 儘管有大量閒置的外包工程團隊,但交付項目的延遲導致庫存積壓,並且無法組裝、編程和調試設備,從而顯著增加了費用。 這種情況使公司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除了這些問題之外,全球通膨和升息的影響使金融市場對汽車產業不利。 銀行和債權人逐漸撤回信貸或停止提供新的授信額度,新增授信額度的利率較之前高出近十倍,進一步惡化了公司的融資環境。

在試圖挽救局面後,該公司最終被迫宣布破產。 對於這家曾經風光無限的德國中型企業來說,不當的市場環境和策略調整最終導致了失敗。 這起事件引發了全行業對企業經營風險管理的反思。

那麼,中國企業如何應對類似挑戰呢? 我也訪問了一些對標德國企業的中國企業董事長和高階主管。 他們都面臨著困難和磨難,許多人聲稱他們正在努力不懈。 然而,多年來,他們累積了一些應對這些挑戰的策略。 其中一些方法如果由德國公司較早採用,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中國企業很早就採用了3/0/6/1或0/0/9/1等支付模式。 面對此類挑戰,他們通常採取兩種解決方案:首次公開發行(IPO)和融資。 非標自動化,特別是汽車和新能源領域,是一個技術含量和障礙相當大的領域,受到市場歡迎,也得到政策支持。 因此,IPO和再融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現金流壓力。

此外,中國公司採用部署大量工程師來加快專案進度的策略。 例如,一家德國公司收到特斯拉的邀請,參與特斯拉柏林工廠部分生產線的興建。 特斯拉要求整個工程在12個月內完成,從合約簽訂到現場調試。 德國公司內部認為這至少需要18個月甚至更久。 相反,我採訪的一家中國公司僅用了12個月就成功向特斯拉上海工廠交付了一條生產線,滿足了客戶專案竣工驗收後12個月的付款期限。 更快的交付和效率直接影響公司的現金流效率。 如果客戶要求12個月交貨,而供應商6個月交貨,那麼公司的現金流效率可以提高一倍。 因此,一方縮短對方專案工期的情況在中國並不罕見。 然而,這家德國公司尚未完全掌握這項策略的精髓。

此外,中國企業早已習慣了高成長環境,因此維持「冗餘」產能儲備。 在自動化產業,這意味著工程師過剩。 當面臨新能源轉型等重大轉型變革時,多餘的「冗餘」產能可以迅速部署,讓企業避免受到產能瓶頸的束縛,避免需要昂貴的臨時聘用第三方產能(外包工程團隊) )。 冗餘容量的另一個特徵是PLC(可程式邏輯控制器)。 我很驚訝地發現很多中國公司都儲備了各種PLC。 因此,儘管2021年出現供應鏈危機,他們還是輕鬆完成了交付。 造成這種做法的原因很可能是由於缺乏工程設計經驗,導致了囤積備用材料的習慣。

綜上所述,這家曾經看似典型、優質德國中型企業的德國企業的破產,凸顯了市場狀況和適當策略調整的意義。 這起事件引發了整個產業對業務營運風險管理的深入思考。 儘管中國企業也面臨挑戰和困難,但多年來他們實施了某些策略,如果德國公司更早實施這些策略,可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將不會被發表。 必填字段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