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洞察:绿色氢能产业让电解槽从小作坊走向规模化制造
行业洞察:绿色氢能产业让电解槽从小作坊走向规模化制造

行业洞察:绿色氢能产业让电解槽从小作坊走向规模化制造

行业洞察:绿色氢能产业让电解槽从小作坊走向规模化制造

全球氢气需求量达94万吨; 0.7% 的低排放氢气

全球氢气需求量已达94万吨,可见氢气在各行业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只有不到1%(约100,000万吨)的这一需求是通过低排放氢来满足的,通过水电解生产的氢只有35,000万吨。 中国在氢气生产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每年生产约33万吨,主要来自煤炭和工业副产品。 2021年,中国氢源分布63.6%来自煤炭,21.2%来自工业副产品,13.8%来自天然气,只有1%来自水电解。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采用,绿色氢的需求激增

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在可再生能源消纳和欧洲能源危机的推动下,绿氢市场经历了显着增长。 2021年,全球电解槽出货量总计仅为458兆瓦。 然而,随着隆基氢能于 2021 年 5 月成立,并于同年 10 月推出第一台碱性水电解槽,情况发生了变化。 该公司宣布了雄​​心勃勃的计划,计划在五年内实现XNUMX-XNUMX吉瓦的产能,在行业内引起轩然大波。 这些计划已逐步实现,展示了该行业的潜力。

扩大绿色氢的市场机会

今年510月至650月,中国公开招标的绿氢项目超过19兆瓦。 加上未披露的项目,市场总需求超过 1.5 兆瓦,其中正在进行和计划中的项目合计超过 3 吉瓦。 对今年氢气需求的乐观预测暗示将超过 22 吉瓦。 此外,国际市场单个项目容量超过2GW,全球累计项目容量约XNUMXGW。 NEL、PLUG、蒂森克虏伯、西门子和HydrogenPro等公司的积压订单超过XNUMXGW。

从小作坊向规模化制造转变

绿氢市场的快速扩张需要从小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制造转变。 老牌制造商正在改进其生产流程,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例如,隆基氢能组建了一个由 400 人(包括 100 名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来开发第二代产品并完善其制造流程。 同样,三一重工的电解槽团队由 180 人组成,正在研究全自动生产线和增强的维护程序,以提高效率。

不断变化的竞争格局和未来预测

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和流程再造,行业的竞争动态将发生巨大变化。 现有的718、大陆氢能、科利耳精力、赛克赛斯氢能、中电分宜等行业龙头主要代表小型制造企业。 然而,隆基股份、三一重工、阳光电源等后起之秀已成为大型制造商,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制造能力。 向自动化转型将改变竞争格局,从技术和品牌竞争转向技术、品牌、制造工艺和服务的综合竞争。

多层面的氢电解槽行业

电解槽行业包含不同类别的公司:

  1. 传统品牌: 具有行业品牌知名度的老牌电解槽制造商,包括NEL、康明斯、蒂森克虏伯、西门子等国际企业,以及718、科利耳精力等中国品牌。
  2. 能源公司: 中国石化、国家电投、华能、中国大唐等能源巨头纷纷进军电解槽领域,旨在实现能源组合多元化。
  3. 可再生能源企业: 隆基股份、阳光电源、三一重工、明阳智能能源等企业凭借强大的制造能力进入市场,特别是在光伏和风能领域。
  4. 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提供氢气生产、储存、运输和利用解决方案的公司包括中集氢能、国富氢能装备和上海电气。
  5. 机会主义进入者: 企业因其潜力而被氢能行业所吸引,但可能缺乏深入的专业知识。
  6. 衍生品制造商: 康明斯、丰田、蒂森克虏伯、蓝星化机等燃料电池和氯碱电解槽行业企业。

技术多样性和未来挑战

电解槽行业的技术路线多种多样,例如碱性、PEM(质子交换膜)、SOEC(固体氧化物电解槽)和AEM(阴离子交换膜)技术。 每个类别都进一步细分,形成了复杂的景观。

预测未来格局

电解槽行业的未来不仅取决于生产电解槽,还取决于以正确的方式生产正确的电解槽。 因此,该行业可能会进一步两极分化,小企业面临维持运营的挑战。 隆基氢能、阳光氢能、718、赛克赛斯氢能等行业龙头企业凭借雄厚的资金和研发投入,已做好IPO准备,稳居行业前列。

结论

随着氢电解槽行业经历快速转型,该行业已准备好迎接创新和竞争的新时代。 随着全球氢需求持续增长,制造商正在适应新的制造模式和增强的技术,以确保他们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相关性和竞争力。

发表评论

您的电邮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带 *